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资讯 >>健康指导

健康资讯

健康指导

【9月27日世界心脏日、10月8日全国高血压日】老年人的心血管健康

发布时间:2015-10-08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哪些老人容易患高血压? 

老年人出现头晕、头部胀痛、心悸、胸闷不舒畅、失眠、紧张烦燥、疲乏等症状时,可能为血压增高所致,应及早到医院就诊。哪些老人容易患高血压呢? 

①肥胖老人:人体肥胖主要由于全身皮下脂肪增多使体重增加,血容量也增加,使心脏负担加大和血管阻力增加,故此易发生高血压。 

②喜欢吃咸的老人:食盐含有钠,吃咸多,摄入的钠就多,钠把身体内的水分牵制住,使血的容量增大,从而造成高血压。 

③饮酒多的老人:喝白酒每天超过二两,久而久之酒精在体内损害动脉血管使动脉硬化,血压升高,如果同时又吸烟则加重血压的升高。 

④精神长期紧张和性子急的老人:长期不良刺激,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焦虑过度、噪音等,加上体内生理调节不平衡,大脑皮层高级神经功能失调,容易发生高血压。 

⑤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高血压遗传因素约占 30%。有高血压家族史,又有不良嗜好和不良的刺激,常容易发生高血压。但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如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少吃盐、不吸烟、不饮酒、不肥胖,同样可以不得高血压。 

值得注意的是,近一半高血压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因此对于高血压的防治,一是即使无任何症状的老人至少要每年测一次血压;二是如果确诊为高血压病,不论有无症状,都要进行降压治疗。 

 

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应如何监测血压? 

高血压患者监测血压,初诊的高血压或者血压没有很好控制在 140/90 毫米汞柱以下,或者波动比较大,今天量是 150 毫米汞柱,明天量是 120 毫米汞柱,这种情况下建议每天早上六点到九点测一次,晚上六点到九点测一次,每次测 2~3 遍,取平均值。最好连续测量七天,把第一天血压值去掉,后六天血压平均值计算一下,作为这一段时间血压的平均值。

比如说这六天平均血压是 120/80 毫米汞柱,这个人可能需要减药;这六天血压平均值是150/90 毫米汞柱以上,这个病人可能需要加增加降压药剂量,或用两种以上降压药治疗。血压控制平稳者,可每周 1 天测量血压。 

 

患高血压的老年人如何了解自己血压的严重程度? 

老年人怎样知道自己血压的严重程度呢?如首次测量血压数值小于 120/80 毫米汞柱者,是正常血压。如首次测量血压数值 120~139/80~89 毫米汞柱,认为是正常高值血压,建议定期复查。如非同日三次血压≥140/90 毫米汞柱,可诊断为高血压。 血压 140~159/90~99 毫米汞柱为高血压I级;此时机体常无任何器质性病变,只是单纯高血压,应该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反复测量血压,尽可能进行 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评估血压异常对器官损害的情况,然后,决定是否以及何时开始药物治疗;160~179/100~109 毫米汞柱为高血压Ⅱ级,可以先对患者的血压及其它危险因素进行为期数周的观察,评估靶器官损害情况,然后,决定是否以及何时开始药物治疗;180/110 毫米汞柱以上为高血压Ⅲ级,建议立即降压治疗,到医疗机构进一步检查评估,密切监测血压,直到血压降至安全范围。 

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脑血管事件是否发生、何时发生难以预测,但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水平是可以评估的。高血压患者按心血管风险水平及靶器官损害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四个层次。应到专科全面评估总体危险,并在危险分层的基础上作出治疗决策。 

 

没有症状的高血压需要服药吗? 

没有症状的高血压老人也需要服药。首先有一点必须明确,控制血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与高血压密切相关的心脑血管病危险,不仅仅是减轻不适症状。高血压的症状与血压升高并不完全一致,有些患者虽然血压很高,但可以没有任何症状。而且无症状高血压患者发生中风和冠心病的风险并不比有症状的患者低。所以没有症状的高血压老人即使暂时没有症状,也需服药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老年人降压是越低越好吗? 

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逐步降压以致达标。对于一般人 140/90 毫米汞柱则是平时控制血压的上限。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的收缩压应控制在 150mmHg 以下,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伴有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冠心病等,可以将血压降至 130/80mmHg 以下,脑卒中后的高血压患者一般血压目标为<140/90mmHg。处于急性期的冠心病或脑卒中患者,应按照相关指南进行血压管理。除此之外,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还应该注意个体化问题。 

老年人高血压大多是大血管硬化引起的收缩期高血压,而舒张压比较低,降压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舒张压不要太低,在一定的收缩压情况下,舒张压越低,心脑血管病危险越大。比如一个血压180/60毫米汞柱的老年人比血压180/90毫米汞柱的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高,尤其是对冠心病的发生率会明显增加,因此主张舒张压不宜低于 70 毫米汞柱。而脑梗死的急性期的患者,就诊时血压很高,特别是 200/110 毫米汞柱以上的患者,医生不会急于把血压降至正常范围的,因为血压下降的过快,会影响心脑肾重要脏器的供血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因此,老年人的高血压控制不是越低越好,要在医生指导下安全用药。 

 

高血压老人日常如何控制血压? 

①控制体重、适当增加运动,户外散步,到户外晒太阳可使血压下降。因为紫外线照射可使机体产生维生素 D3,维生素 D3 与钙相互影响可控制动脉血压。 

②戒烟、戒酒。如果很难做到,先从限烟限酒开始。吸烟是促成动脉硬化、高血压形成一个非常不利但是可控的因素;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血压升高,限制饮酒量则可显著降低

高血压的发病风险。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不应超过 25 克;女性不应超过 15 克。

③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尤其是清晨不要有过量的运动,同时保持心情舒畅很重要。 

④饮食要三低二高,低动物脂肪、低糖、低钠(盐);高蛋白、高纤维素(蔬菜)。多摄入一些富含矿物质钾和镁的食物,如早餐时吃些甜瓜和酸奶等,午后吃些杏仁和芋头,因为矿物质钾和镁,有助于控制血压。多吃些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比如橙汁、柠檬和其他酸味水果,维生素 C 有助于血管扩张,从而降低血压。经常吃些大蒜可使体内一种酶保持适当的数量而避免出现高血压。多吃鲑鱼,其所含的蛋白质和脂肪酸有助于保持动脉的弹性。 

⑤每天喝几杯脱脂牛奶,或是多吃含钙高的食物,可使动脉管壁保持柔软性,血压下降。  

⑥少喝咖啡。咖啡碱会使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 

⑦安静的环境里工作,可使人情绪舒缓平静,有利于血压下降。 

以上是生活中可以降低血压的小妙招,相信一定会对防治高血压有所帮助。高血压预防和治疗不一定全靠药物控制,高血压老人在生活中按这些方法去做,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  

 

老年高血压病人能不能拔牙? 

有研究发现,拔牙的病人,不管是否有高血压和心血管病,只要一进入拔牙室就会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现象。少数高血压和心血管病病人,在拔牙之前就可能因为心理影响出现心律失常和脑出血。高血压患者在拔除患牙时的确是有一定的危险的。拔牙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如能在拔牙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血压长期稳定的病人是可以拔牙的。高血压患者要放松,不要过于紧张,要充分信任医生,积极配合,有些老年人容易情绪激动,难以自我控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拔牙前给予适量镇静药。另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的老年患者,应在拔牙前停药两周,拔牙当天最好能做血常规及凝血试验检查。 

拔牙的禁忌不是仅仅取决于血压高低,更要根据有无自觉症状、血压是否稳定、精神是否紧张等来决定。高血压患者,尤其心脏不好的病人,医生会做好心电、血压监护,血压控制在 180/100 毫米汞柱下,方进行拔牙。 

 

老年人服用降压药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①擅自乱用药:有些老人发现血压升高后,邻居用什么降压药效果好,他也买一样的服

用。但是降压药有许多种类,作用原理各不一样,服药类型也不尽相同,自行用药,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 

②降压操之过急:有些老人一旦发现高血压,恨不得立刻把血压降下来,随意加大药物剂量,很容易发生意外。短期内降压幅度最好不超过原血压水平的 20%,血压降得太快或过低都会发生头晕、乏力,重的还可导致严重的心脑血管的不良事件。 

③间断服降压药:有的老人间断服用降压药,血压高了吃几次,血压一降,马上停药。这种间断服药,不仅不能使血压稳定,还可能导致高血压并发症发生。 

④没有不舒服不服药:有些老人虽然血压高,但平时没有任何不舒服,也不服药,时间久了,可使病情加重,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高脂血症是指哪些血脂指标异常? 

高脂血症,确切地应称为“血脂异常”,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过低。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好”胆固醇。血脂水平:TC<5.20(单位:毫摩尔/升,下 同)(200),单位毫克/分升,下同)为正常,>5.72(220)异常;TG<1.70(150)正常,>1.70(150)异常;HDL~C>1.04(40)正常,<0.91(35)异常;LDL~C<3.12(120)正常;>3.64(140)异常。 

 

老人在检测血脂前应注意哪些? 

①空腹 12 小时。 

②取血化验前的最后一餐应注意:忌食高脂食物,3 天内不饮酒,避免甘油三酯一过性升高,导致化验结果有误,但饮少量水是允许的。 

③抽血宜取坐位。因为人躺卧 5 分钟,血清总胆固醇开始下降,从站姿到坐姿 20 分钟,约降低 6%。故要求坐 5~10 分钟后抽血,且每次抽血姿势一致,这对结果影响最小。 

④在生理和病理状态比较稳定的情况进行化验,4~6 周内应无急性病发作。 

⑤注意药物的干扰。抽血前三天内不要服用某些药物,如避孕药、冠心平、维生素 A、维生素 D、硝酸甘油等。 

 

血脂异常有哪些危害? 

血脂异常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猝死的危险因素,也是高血压、糖耐量异常、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此外,血脂异常还可导致脂肪肝、肝硬化、胆石症、胰腺炎、眼底出血、失明、周围血管疾病、跛行、高尿酸血症。 

危害一:血脂异常会导致肝功能损伤,长期高血脂会导致脂肪肝,而肝动脉粥样硬化损害肝小叶后,肝小叶结构发生变化,而后导致肝硬化。 

危害二:血脂异常会导致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脑功能损害。 

危害三:血脂异常会导致冠心病,当长期高脂血症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后,冠状动脉内血流量变小、血管腔内变窄,心肌灌注减少,造成心肌缺血。 

可见,如果不引起重视的话,血脂异常将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老年人单纯甘油三酯升高怎么办? 

甘油三酯是长链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脂肪分子,是血脂中的一个主要成分。甘油三酯正常值范围为:男性:0.45~1.81 毫摩尔/升,女性:0.40~1.53 毫摩尔/升。那么,老年人甘油三酯偏高怎么办呢? 

通常情况下,轻度甘油三脂增高,可能由糖类食物摄入过多、吸烟、肥胖等因素引起。所以,对于单纯的甘油三脂偏高,合理的饮食是最有效的降低甘油三酯的措施。通过控制食物的总量,尤其要限制糖类食物及适当限制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就能达到不错的效果。  早期发现甘油三脂增加,应该

①合理饮食:调整饮食结构,尽量少吃动物脂肪,减少糖和甜食的摄入量,粗细粮搭配,适当补充蛋白质,宜食瘦肉、鱼类、去皮鸡鸭肉、牛奶、豆类及豆制品。芹菜、大蒜、洋葱、香菇、蘑菇、木耳、苹果、橘、猕猴桃等新鲜蔬果,对降脂有利。

②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跳舞、做操、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量力而行、持之以恒。有助于降血脂,并对控制体重有益。

③药物调脂:目前降低甘油三酯为主的药物主要有两类,一是促进甘油三酯水解的药物,如贝特类;二是阻止其他脂质在体内合成,如烟酸类。另外,他汀类药物如洛伐他汀(美降脂)、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均为降低胆固醇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主的药物,同时亦有降低甘油三酯的作用。以上药物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切勿随意乱服,以防止发生不良反应。④控制血糖:血糖代谢紊乱常可导致单纯甘油三酯增高。 

 

血脂异常控制到什么程度才算达标? 

血脂异常治疗主要是为了防治冠心病,尤其是心肌梗死和猝死,而“坏”胆固醇与心肌梗死的发生关系最密切,因此血脂异常的首要治疗目标是降低“坏”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至达标,保持较高的“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所谓“坏胆固醇” ,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不同的病人,血脂的控制目标是不一样的,应该充分评估下列六项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  

高血压(以血压>140/90mmHg)或接受降压药物治疗;吸烟;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1.04毫摩尔/升);肥胖(体重指数(BMI>28kg/m2);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男性亲属发病时<55 岁,一级女性亲属发病时<65 岁);年龄(男性≥54 岁,女性≥55 岁) 

①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冠心病或脑血栓+糖尿病的患者:每 2~3 人中有 1个将在未来 10 年发生心肌梗死,属于极高危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降到<2.1 毫摩尔/升(80 毫克/分升)。 

糖尿病、脑血栓、高血压+3 个危险因素患者:每 6~7 人中有 1 个将在未来 10 年发生心肌梗死,属于高危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降到<2.6 毫摩尔/升(100 毫克/分升)。  

③高血压+任何 1 个其他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降到<3.4 毫摩尔/升(130毫克/分升)。 

④无以上疾病或危险因素的血脂异常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降到<4.1 毫摩尔/升(160 毫克/分升)。 

⑤高密度脂蛋白是能降低心血管发病危险的保护性因素,正常应该>1.04 毫摩尔/升(40毫克/分升)。 

 

哪些原因可引发老年冠心病? 

引起老年冠心病的因素较多,任何单一的危险因素都可能导致发生冠心病。如果一个老年人同时合并几种危险因素,其发生冠心病的风险会成倍增加,所以要特别注意发现这些危险因素,并及早就诊处理,防患于未然。下面是导致老年冠心病的最常见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如进食高淀粉、高脂肪食物,运动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糖尿病主要破坏全身血管,自然也会波及到心脏的血管,从而发生冠心病。 

高脂血症:生活水平的提高,血脂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血脂中的低密度

脂蛋白胆固醇是构成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主要成分,故高脂血症是导致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③高血压病:高血压可以促使冠心病的发生,特别是在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其他危险因素时,其致冠心病的作用更显著。 

④高龄:高龄本身就是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冠心病的风险逐渐增加。 

⑤吸烟: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唯一最可避免的导致冠心病的原因。冠心病的发病随着每日吸烟的量和时间增多而增加。 

⑥精神抑郁:老年人抑郁后,体内会发生一系列改变,这些变化会对已经存在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产生侵蚀作用,使板块不稳定甚至破裂而发生冠心病的一些急症状态,如心绞痛、心肌梗死。 

⑦不恰当的运动:心绞痛、心肌梗死最容易发生于凌晨至上午 10 时之间,如果老年人在这个期间锻炼或运动,则会促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另外,在任何时间的剧烈运动和短时强负荷的运动,如上高楼,提重物,用力大便都会促发心绞痛、心肌梗死。 

⑧情绪激动:情绪激动会使心脏负担增加,从而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发生。 

 

为什么老年人如厕时用力过大会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张大爷有冠心病,平时快速行走和上楼时出现胸痛,需停止活动并含化硝酸甘油。一天晨起如厕,因大便干结,用力大便,诱发胸痛,含化硝酸甘油后胸痛不能缓解,胸痛加重,伴大汗、憋气,家人送往医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住院治疗。 用力大便时,需屏气用力。屏气时,在短时间内造成重要组织器官如心脑缺氧,对冠状动脉存在严重狭窄的老人,会引起心肌供氧不足,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同时屏气用力会使血压升高,升高的血压会使心脏的后负荷增加,也会脑血管的血压升高,从而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及脑出血等意外事件。若在晨起时(晨起至上午10时是一天中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期)用力大便,更容易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及脑出血等意外事件。 所以老年人,尤其是有心脑血管疾病者应保持大便通畅,如厕时带着开塞露及急救药物,以防意外发生。 

 

为什么老年人心脏病需要进行康复治疗? 

老年人心脏病住院病情平稳后,有些患者如释重负;有些患者则感到恐惧,担心下次会什么时候发病。这时候,应给予早期的心理疏导,开始康复治疗。 

心脏康复是指患心脏疾病或发生急性心脏事件后,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或接受心脏介入治疗和心脏手术后,对患者实施身体和社会心理方面的康复治疗。老年人经过心脏康复可以改善其运动耐力、增加心肌侧支循环、改善血脂、降低血压、缓解心理压力、改善心理社会适应力、降低抑郁的发生率,从而恢复和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复发及危险因素。从而降低心血管病的再发率,降低心脏血管的再狭窄、再梗死以及死亡率,并使生活更有质量。 

 

老年人心脏康复治疗有哪些内容? 

康复治疗应该在专业心脏康复医生的指导下制订康复计划,在家或社区或医院进行心脏康复,最好在监护下训练或和其他保护心脏的措施结合起来。老年人心脏康复分为住院期、恢复期、持续发展维持期和维持期等四期。住院期(Ⅰ期):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后或心脏手术后住院阶段。主要康复内容为低水平体力活动和教育,一般为 1~2 周。恢复期(Ⅱ期):出院后回家或在疗养院。主要康复内容为逐渐增加体力活动继续接受卫生宣教,以取得最佳疗效,一般为 8~12 周。持续发展维持期(监护阶段Ⅲ期):将患者依临床情况分低危、中危、高危三个组别。中、高度危险组列为必须监护和防止在康复过程中发生意外的重点对象,约持续 4~12 个月不等。维持期(非监护Ⅳ期):坚持冠心病的预防干预,进行合适的体育锻炼,是维持期康复的主要内容。 

老年人心脏康复治疗做的好,可以使病情长期稳定,避免复发。如果做的不好,则会使心脏功能恢复延缓,经常出现心绞痛,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多次复发,危及生命。 

 

老年人早搏都需要治疗吗? 

正常的心律为窦性心律。心脏搏动的起搏点在窦房结,它是指挥心脏搏动的最高司令部,只有它发出的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才是正常的和规整的,我们称之为窦性心律。如果由于生理的或病理的原因,心房或心室出现了一个异位起搏点,它发出的冲动引起了一个提前的搏动,就称之为房性或室性早搏。 

老年人门诊检查出现心电图偶发早搏或动态心电图报告提示早搏,究竟怎样处理,应该区别对待。事实上,轻度心律失常的发生几乎人人皆有,大可不必惊慌。 

在老年人中,年龄越大,出现早搏的机会越多,但 24 小时总数大多数少于 50 次,故一般认为,少于 100 次的早搏属正常现象,可视之为老年人额上的几根白发,一般无需治疗。

但早搏频度的明显增加或严重程度的上升(如出现二联律、三联律、连发、多源、心动过速等),则多与心血管疾病有关。判断心律失常是否严重,最好到医院专科诊治决定。重度频发早搏为多源性者或伴有明显心悸、胸闷症状者,应及时就诊。不需要治疗的早搏并不等于可以视而不见,因为老年人对心律失常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以及病情在一段时间内是否有进展,都应该到医院定期进行体检或监测。 

 

如何识别老年人心衰的早期表现? 

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缺少心衰的典型表现,或被其他疾病的症状所掩盖,称为隐性心衰,常被人们忽视。若能从蛛丝马迹中识别早期心衰,并给予早期治疗,对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常见表现有: 

①倦怠乏力、失眠烦躁。 

②夜间气喘:有冠心病史,平卧后出现咳嗽气促,并常在睡眠时憋醒,需坐起来喘息一阵才能逐渐缓解。故夜间睡眠时必须垫高枕头, 

③脉搏快或不规则:心跳加快常是心衰的早期表现,稍加活动脉率即超过 100 次/分钟,可能出现心律失常。 

④夜尿增多:有冠心病、隐性心力衰竭者,在夜间平卧休息时,因心脏负荷相对减轻,心排血量增加,肾灌注血量增加,夜尿也会明显增多衰。 

⑤无痛性心梗:心肌梗死时极易发生心衰,约有 25%的心梗为无痛性心梗,而这类病人以老年人居多,且最易出现隐性心衰。 

⑥纳差、腹胀、腹泻,貌似胃肠炎,这种情况主要见于右心衰。右心回流血液受阻,使体循环的静脉压升高,导致胃肠道、肝、胆等内脏瘀血,患者出现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老年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如何选择支架? 

一些老年人在决定行介入治疗置入支架时,医生都会征求患者及家属的意见:使用哪种支架?一般患者和家属对各种支架了解不多,很难作出明确的选择。许多人只好回答:用最好的支架,或听大夫的意见,或用最便宜的支架等。因此,了解常用支架的性能及其优缺点

大有裨益。 

①目前使用的支架绝大多数都是药物涂层支架,这种涂层药物主要是为了防止支架置入体内后出现再狭窄。药物涂层支架有国产的和进口两类,其价格相差将近一半,但国产的药物支架质量也是可靠的,与进口支架相比,其近期及远期效果没有明显差异。对于经济条件不是十分宽裕的患者家庭来说,置入国产支架是完全可行的。置入药物支架后,需要坚持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 

②对于不能耐受较长时间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选择置入金属裸支架(非药物支架)更合适:如有消化性溃疡病史;某些肝病患者;血小板减少或功能不全的患者;其他疾病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者。当然最终还要医生做出综合评价。 

③支架置入后出现再狭窄的病人,再次置入支架时要特别慎重,可能该患者对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产生抵抗,再次置入药物支架可能仍然出现再狭窄。需检测血栓弹力图,了解患者对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反应,若存在抵抗,可置入金属裸支架,并调整抗血小板药物及抗凝药物。 不管置入进口或国产支架,金属裸支架或药物支架,都是可以持续使用终生、不需更换的。 

 

老年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还会复发吗? 

许多病人认为冠心病动脉支架术或搭桥术治疗冠心病便“根治”了。其实,这两种方法都不能根治冠心病,它是冠状动脉狭窄扩张或再通,或者重建了一条旁路达到缓解病人心肌缺血症状的目的。 

支架置入冠状动脉后里面血管内膜可能还会增生,胆固醇沉积,造成再狭窄,其它部位的血管因为病因也并未除去,所以,也有可能再狭窄。搭桥术所用“桥”来自人体的静脉或动脉,搭桥后大部分人术后病人心绞痛症状可能完全消失,甚至无需服用药物就能正常生活和工作。但是,因为它是自体的血管,搭桥术后所搭的“桥”还会发生粥样硬化而进一步狭窄。静脉“桥”寿命只有七~八年,动脉“桥”寿命稍长一点,但也会发生硬化。总之,这两种方法,只适合救急,并不能治愈疾病。 

因此,不是冠心病做了介入手术植入支架,或者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搭桥)以后,就万事大吉了。必须把血糖、血脂、血压都严格控制好,坚持抗血小板治疗,这都是影响预后的很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