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资讯 >>专家谈健康

健康资讯

专家谈健康

【为了您的健康,我们的专家有话说】说说体位性低血压那些事儿

发布时间:2019-03-19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周日的下午,门诊进来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家。老人家一进门就急切地说:“大夫,您快帮我看看,最近一个月总是头晕,尤其是一站起来的时候。这不,刚才在家,差点儿摔倒。吓得我赶紧来医院了!”看着老人家焦急的样子,我赶忙说:“老人家,别着急,您先坐下,慢慢说。您休息几分钟,然后我给您测测血压!”一边翻看着老人家的就诊记录,一边有意的放慢速度跟老人家一问一答的聊着,得知大叔是个急性子,年轻时就干什么都风风火火的,即使现在,腿脚没那么利落了,动作也还是比同龄人快。这几年,老人血压增高了,吃着降压药。一个月前,又因为排尿困难,诊断为前列腺增生,按医嘱服用了口服药。

见老人家休息的差不多了,我非常标准的给老人家测了一个坐位血压:135/78mmHg。测完坐位血压,我又让老人家站起来,“我再给您测个立位血压。”老人虽然眼神中带着疑惑,还是听话的站了起来。即刻立位血压:98/55mmhg。可能是有了思想准备,老人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头晕表现。为了更确认我的判断,老人家站立两分钟、五分钟后我又分别给老人测了血压:分别是116/68mmHg,129/72 mmHg。于是我基本明确,老人每次站起来头晕,是因为体位性低血压。

也许大家都听说过体位性低血压,但也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体位性低血压那些事:

首先,什么是体位性低血压呢?

体位性低血压就是从平卧位转为立位3分钟以内,收缩压下降≥20mmHg和(或)舒张压下降≥10mmHg,伴或不伴头晕、乏力、视物不清、晕厥或心绞痛等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第二,体位性低血压有哪些原因呢?

1、年龄:老年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减退,心脑血管系统可发生退行性变,在体位变换时极易出现心排血量降低,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2、疾病:老年人往往疾患多种疾病,很多疾病通过不同途径影响血压调节,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比如我们常见的脑血管病、帕金森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等,还有咱们不常听说的淀粉样变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疾病等。

3、药物:老年人服用药物较多,而部分药物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比如抗高血压药物(如特拉唑嗪、硝苯地平等)、抗肾上腺素药物(如酚妥拉明等)、镇静药物(如氯丙嗪))以及血管扩张药物(如硝酸酯类)等有关。

4、血容量:老年人由于受年龄和疾病的影响,存在入量不足的现象,进而血容量不足,表现为轻度脱水;又或者进餐后食物消化的需求或热水浴时周围血管扩张,引起血容量重新分布,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第三、体位性低血压有哪些危害呢?

体位性低血压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头晕、乏力、心慌,有的出现心绞痛,严重的会出现视物不清、黑蒙、甚至晕厥,容易诱发跌倒,骨折等。

第四、如何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呢?

1、环境及居家因素的预防:保持病房的温度适宜,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不在闷热或缺氧的患者中长时间停留。夜间小便不起床,床旁放置小便壶。不要长时间洗热水澡,洗热水浴时要坐在浴垫或小椅子上,洗完后要躺在床上适当休息后再起立活动。

2、消化因素的预防:饮食上应少食多餐,进餐七、八分饱,食物以高维生素、粗纤维、易消化、清淡饮食为主,保证热量供应。对体质瘦弱者,鼓励多补充蛋白质;戒酒。餐后应注意休息。并要保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

3、调整体位的预防:起床到站立要注意3个半分钟,即醒来后不要马上起床,在床上躺半分钟,坐起来后又坐半分钟,两条腿垂在床沿再等半分钟,不应该突然或过快用力猛起。当出现全脑供血不足的征兆时,应立即采取下蹲位或头部尽量放低,以避免发生摔倒。

4、运动、增强体质预防:根据个人体质条件,安排合适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做体操等。注意下肢运动,站立时做交叉双腿动作并经常抬抬腿,要循序渐进,并要持之以恒。

5、对于静脉瓣回流差的患者,可酌情考虑穿弹力袜或弹力裤,以减少直立时静脉回流血量。

6、与药物和全身性疾病相关的体位性低血压需找专业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最后,温馨提示我们老年人:第一:有头晕的时候要想到体位性低血压、尤其是由躺着到坐起到站立时出现的头晕。第二: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一定找专科医生诊治,由医生判断病因,并制定预防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