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资讯 >>健康指导

健康资讯

健康指导

血糖监测不简单

发布时间:2019-05-08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糖尿病控制得好坏,关键是血糖水平是否达标。监测血糖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波动,指导饮食、运动及优化治疗方案,预防、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可以说,血糖监测与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息息相关。

1)血糖监测点及意义需牢记

空腹血糖:至少8小时未进食任何含热量的食物或饮料,通常指清晨5~8点时测得的血糖。超过 12 小时的「超空腹」状态以及午、晚餐前的血糖都不能称之为空腹血糖。作为一天中血糖变化的起点,与全天血糖控制密切相关,为降糖治疗首要关注点。

午、晚餐前血糖:午餐、晚餐进餐前测定的血糖,反映基础血糖水平,适用于血糖水平很高,或有低血糖风险时(老年人,餐后血糖控制良好却有餐前饥饿感明显或心慌不适者)。

餐后2小时血糖:从第一口进食开始计算时间的早、中、晚餐后2小时血糖,可评价药物、饮食、运动对血糖的影响,协助治疗方案调整。

睡前血糖:多于晚上2100~22:00测定的血糖。适用于应用中长效胰岛素的患者,判断药物治疗效果及是否需要加餐,预防低血糖的发生;也可用于验证是否为空腹高血糖者。

凌晨血糖:0:00~3:00血糖,有助于发现空腹高血糖的原因,是因为夜间低血糖后反应性高血糖所致,还是夜间持续高血糖延续所致。

随机血糖:有低血糖症状时要及时监测血糖。剧烈活动前后也宜监测血糖。

 

2)根据病情和治疗方案制定血糖监测频率

1)在糖尿病发病初期,采用生活方式控制血糖的患者,可以选择每天监测4次血糖:空腹血糖、三餐后2小时血糖,每周监测1~2天即可。

2)开始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或者我们的降糖方案刚刚调整时,要每天监测5~9次血糖:空腹血糖、三餐后2小时血糖、睡前血糖。进餐前或夜间睡眠中有心慌、出汗时,要测餐前、0:003:00血糖。

如果用药或增加药物剂量后,患者的空腹血糖仍高,即使夜间没有心慌、出汗,我们仍然要加测0:003:00血糖,以警惕夜间无症状性低血糖的发生。

3)病情已稳定或已达到血糖控制目标后,可选择每天监测5次血糖:空腹血糖、三餐后2小时血糖、睡前血糖,每周监测1~2天即可。

注:以上为常规监测频率及时间,在出现低血糖症状、剧烈运动前后、尝试新的饮食方案、不规律进餐、情绪波动、自己感觉不适等特殊情况下,需要随时检测血糖。

 

3)血糖监测手段可选择

1)自我血糖监测:方便、及时。可随时观察饮食、运动、药物对血糖的影响,掌握自己的血糖变化规律,日常规律的监测记录有助于就诊时医生给予降糖方案指导。

2)糖化血红蛋白:反应采血前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糖化血红蛋白不受某一餐、某一点血糖的影响,结果稳定,为长期血糖控制情况的最佳指标。检测方便,无需空腹抽血。

3)动态血糖监测:每5分钟自动检测血糖数值,可以显示糖尿病患者全天血糖“全貌”,对于血糖波动明显、难以控制的患者,有助于针对性实施降糖方案。

 

4)血糖监测误区需避免

1)检测前停用降糖药      

很多患者误认为停用药物后进行血糖检测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实际上,无论是化验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都不宜停药。因为化验的目的,就是为了明确您在药物治疗情况下的血糖控制情况。擅自停药非但不能准确反映真实病情,反而会造成血糖波动而导致病情加重。

正确做法:化验空腹血糖时,头一天晚上的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应当照常应用;化验餐后 2 小时血糖时,当餐的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也应当照常应用。

2)血糖监测只查空腹血糖

事实上,一天当中的血糖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两部分,而人一天当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餐后的状态(指进餐46小时以内),故餐后血糖对全天总体血糖的贡献更大,而且与空腹血糖相比,餐后血糖升高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更为密切,危害更加严重。

正确做法:仅仅检测空腹血糖是远远不够的,血糖监测一定要求全天候。

3)空腹血糖高就贸然加药

空腹高血糖的原因既可能是由于头天晚上降糖药(或胰岛素)用量不足所致;也可能是由于降糖药用量过大,夜间低血糖后体内大量升糖激素分泌而导致反跳性高血糖所致。这两种情况的临床处理截然不同,前一种情况需要增加降糖药用量,后一种情况需要减少降糖药用量。

正确做法:空腹血糖高的患者,一定要加测0:003:00血糖,以明确究竟是何种原因引起的高血糖。如果贸然增加药量的话,很可能导致夜间低血糖加重危及生命。

4)监测跟着“感觉”走

由于糖友个体情况不同,自我感觉上也有差异。所以,很多时候,血糖高低与自我感觉并不完全一致,自觉感觉的症状轻重不能够完全代表疾病的真实情况。特别是一些老年患者,尽管血糖很高,症状却不明显,如果仅凭感觉而不去进行有规律的监测的话,那么高/低血糖状态就很可能被忽略并失去有效控制,从而使得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大大增加。

正确做法:血糖监测不能凭感觉,要定时规律监测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