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
【节气养生】秋风起,寒露至:滋阴润肺,防风避寒
2021年10月8日,节气进入“寒露”。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是深秋时的节令。
寒露的意思是此时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节气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合理安排秋季衣食住行,与气候变化相适应,我们就来聊一聊寒露节气养生之道。
01 避·凉燥
秋天肺金当令,其气为燥。燥气过盛,则易伤肺。故此时当养阴润肺,以防秋燥。寒露过后,气温下降,雨水减少,北风一起,天气将明显变凉干燥。干燥凉爽的秋风容易耗伤津液,损伤娇肺,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秘结、皮肤干裂等症状,甚至引起燥咳,经久不愈。这就是典型的“秋燥(凉燥)”。
此时我们应该调饮食,适度饮水,多吃当季新鲜水果蔬菜等,保持室内湿度,以避凉燥。
如觉有“燥症”,可服些滋阴润肺的药膳或药粥。如百合、沙参、麦冬、银耳、芝麻加粳米、冰糖适量煮粥,早晚服食,能起到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作用。
02 畅·情志
寒露时节,精神调养尤为重要,气候渐冷,天气越来越干燥,风起叶落,更易悲秋。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态尤为重要。
平时多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多运动,陶冶情操,稳定情绪,将不良的情绪及时地宣泄出来,让心情平静安详,乐观豁达。天气晴朗微风之时,可外出登山赏秋,西山观红叶,以消除忧郁烦恼。
03 调·饮食
寒露时节,饮食上应遵守“滋阴润肺,少辛增酸”的原则。
辛辣刺激的食物容易引起肺燥,秋季肺部脆弱,不宜吃辣。酸味具有收敛和生津的作用,适当吃点酸,可防止气散,收敛补肺,生津止渴,以防秋燥。酸味水果有橘子、葡萄、山楂等,但不能多吃,以防伤胃。
适当多食甘淡滋润食品,以补脾胃,润肺肠,防秋燥。常吃多汁水果蔬菜如梨子、香蕉、胡萝卜、莲藕、银耳等。
早餐宜喝粥,粳米、糯米粥可健脾胃、补中气,酌加玉竹、沙参、生地、黄精等,可滋补肺脾肾。
老年人、慢病患者可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等健脾胃食品。
另外,谨慎“贴秋膘”,我们现在生活条件非常好,不存在营养缺乏的问题,秋凉以后,食欲大开,贴秋膘应适度,以清淡营养为主,切忌过于油腻,以免进补过度引起肥胖。
04 适·劳逸
寒露时节,温度下降明显,人体免疫力也会下降,应适量增加运动,强身保健。
运动应循序渐进,散步、快走、慢跑等逐渐加量,使心肺功能适应,亦可增加机体耐寒能力。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之时,可爬爬山,登高远眺,高喊几声,以宣肺气,喜悦心情。
室外温度偏低时,可在室内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健身操等,可调节脏腑,疏通血脉。
05 慎·起居
寒露过后,天气明显转凉,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的人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
换季穿衣服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不宜“秋冻”。
“寒露脚不露”,防寒要从足部开始,尤其是容易手脚冰冷的人群,避免寒邪乘虚而入,诱发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另外要做好腹部保暖,预防腹痛、腹泻。寒露时节,宜早睡早起,保证睡眠,注意劳逸结合。
睡前用热水泡泡脚,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驱除寒冷,促进代谢,预防阳虚,调节经络,既解乏又利于睡眠。
深秋寒气袭人,避免凉风直吹身体,以防受寒感冒,但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秋季气候干燥时,注意室内保湿。可种植绿植花卉,净化空气,保持湿度,如绿萝、富贵竹、万年青等。
寒露养生保健小方法
01 艾灸
寒露时节天气明显变凉,防寒保暖尤为重要,虚寒之体已开始出现手脚冰凉,此时可艾灸温阳散寒保健。穴位选气海、关元、足三里等。
艾灸:点燃艾条,距穴位2-3厘米处进行艾灸,使局部感觉温热,每次5-10分钟,灸至皮肤红晕为度,每天一次。
功效:温阳散寒,温补脾胃,强壮保健。
02 大枣莲子百合枸杞粥
百合功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补肺阴清肺热,止咳化痰,养心阴清心热,宁心安神,养胃阴清胃热。
莲子可益肾固精、补脾止泻、固涩止带、养心安神、涩肠止泻、养心血、益肾气、交通心肾。
大枣功效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养心补脾,保护胃气。
枸杞子滋补肝肾,明目,益精血。
此四味熬粥可缓秋燥,滋补五脏,养阴润肺、健脾和胃,为深秋调补之佳品。
03 山药莲藕排骨汤
山药功效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既是中药,也是美食,富含维生素B。
莲藕可开胃健脾、增进食欲,促进消化。
酌加适量枸杞、当归、黄芪、百合等炖排骨汤,可益气养阴、补益气血、滋补五脏,尤宜于气阴两虚,气血虚弱,久病体虚者食用。
文:李金辉
图:赵浩凯
作者介绍:李金辉
副主任医师
北京老年医院 中医科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博士,主修心血管疾病。注重整体,专于辨证,古为今用,以中驭西,擅长中西医结合诊疗冠心病、高血压、中风病等心脑血管病以及肝胆脾胃病等中老年病症。
出诊地点:
门诊部二层 中医科门诊
出诊时间:
周二上午(专家门诊)
周四全天(普通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