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资讯 >>专家谈健康

健康资讯

专家谈健康

膀胱与糖尿病有什么关系?| 为了您的健康,我们的专家有话说

发布时间:2023-02-13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那么,与糖尿病相关的病变主要包括泌尿道感染和神经源性膀胱,且两者相互影响。

微信图片_20230213174629.jpg

  一、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是糖尿病第二常见感染部位。糖尿病合并泌尿道感染不仅发生率高,而且起病隐匿,主要有以下原因:

  1血糖升高时尿糖增加,此时尿液成为细菌良好的培养基,细菌容易生长繁殖;

  2长期的糖尿病病史或血糖控制差,机体抵抗力减低,感染的风险增加;

  3糖尿病的并发症和伴随症状,如糖尿病肾病、泌尿系结石、泌尿道畸形和功能异常等,均可增加泌尿道感染的几率;

  4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类降糖药物的降糖机制,是以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使过量的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从而降低血糖,增加了泌尿道感染的发生率。

微信图片_20230213174632.jpg

  另外,无症状性菌尿又称隐匿性菌尿。顾名思义,就是尿中能查到细菌,但病人无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多见于女性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部分病人即使不治疗也会自行好转,但多数会反复发生或持续菌尿。

  当糖尿病合并泌尿道感染时,需进行综合的治疗,不仅要针对感染部位、感染菌、是否合并并发症和伴随疾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等,还要同时积极降糖、治疗并发症和伴随疾病,伴有尿道畸形也要尽量处理。

  如何预防和减少泌尿道感染?

  控制血糖,积极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多饮水、勤排尿,保持外阴部清洁;

  有神经性膀胱者排尿时按压下腹部,以促进尿液排净。尿潴留严重者要予导尿,使菌尿尽快排出,以利于感染控制;

  定期检查尿常规,早发现、早治疗;

  一旦发现尿路感染,要先做尿细菌培养和药敏,再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避免不做尿培养而盲目使用抗菌药物。否则,既影响治疗效果,又可造成细菌耐药性、菌群失调及二重感染的发生。

微信图片_20230213174635.jpg

  二、神经源性膀胱

  神经源性膀胱不仅常见于脊髓损伤者、脑卒中等累及脑部或脊髓的疾病,也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一种,为膀胱的感觉神经受损、逼尿肌收缩力下降、尿液排出障碍导致的膀胱内残余尿量增多,长期下去膀胱就如同长期充气的气球被放了气。

  主要表现:

  尿失禁和(或)排尿困难,早期多为间断性尿失禁,晚期以尿潴留为主,也可同时出现尿失禁和排尿困难,常同时伴有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其他症状,如反复恶心和呕吐、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性功能异常等。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神经源性膀胱不仅明显增加了泌尿系感染的几率,长期发生后还会导致肾结石、肾积水,甚至影响肾功能,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关重要。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尿不尽或尿失禁症状,要及时就诊。

  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为排除性诊断,即首先需排除脑和脊髓病变,以及肾结石等引起的尿路梗阻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膀胱病变,诊断上主要依靠糖尿病病程和病情、临床症状、体格检查、膀胱残余尿的彩超和排泄性尿路造影。

微信图片_20230213174637.jpg

  如何预防神经源性膀胱?

  神经源性膀胱一旦发生,治疗效果不佳且疗程长,所以预防为首要任务。预防措施:

  控制血糖和定期糖尿病并发症相关检查;

  预防和积极治疗泌尿道感染、结石等疾病;

  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治疗主要以健康教育、康复训练和针灸为主,可配合药物,必要时需手术治疗。

  推荐科室: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