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资讯 >>健康指导

健康资讯

健康指导

全国高血压日 | 控制血压,这10条非常重要

发布时间:2024-10-08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这年头

得了高血压的人

总是那么的“自信”

拒绝三连用得老溜了!

微信图片_20241008174110.jpg

“你有高血压。”

“不,我没有!”

“你得吃药。”

“我不用吃!”

“不吃药后果很严重。”

“你别瞎说!”

那么

得了高血压要注意哪些?

如何有效降压?

你真的知道吗?

微信图片_20241008174115.jpg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

有哪些更新重点?

一起来看看!

推荐使用

电子血压计

新《指南》指出“不建议使用水银血压计”,推荐使用经过准确性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测量血压时,应相隔30~60秒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收缩压或舒张压的2次读数相差10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

高血压患者

要关注心率

《指南》中在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危险因素中增加“心率增快”,并在 “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处理”章节对应新增“心率控制”。

微信图片_20241008175622.gif

《指南》将高血压患者心率增快的定义为静息心率>80 次/分钟。如果高血压患者心率增快时,应及时排查诱因和原因。

戒烟限酒

保持健康睡眠

新版《指南》在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章节中新增了关于睡眠的相关建议,高血压患者应保持健康睡眠,改善睡眠障碍。

微信图片_20241008174119.jpg

《指南》中提出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

健康睡眠包括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健康睡眠与较低的高血压风险相关,在高血压患者中与较低的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率相关。睡眠时间较短会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失眠与心血管疾病死亡和全因死亡相关。

微信图片_20241008174121.jpg

《指南》建议所有吸烟者戒烟,尽量避免使用电子烟,以减少隐蔽性高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风险。

正常高值血压以及高血压患者均应限制长期饮酒。

低钠盐

可以显著降血压

《指南》指出,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采取各种措施,限制钠盐摄入量。肾功能良好者推荐选择低钠富钾替代盐。

《指南》明确,与普通盐相比,低钠富钾盐可以显著降低血压,减少脑卒中,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

高血压患者

运动不能少

《指南》强调,对于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推荐以有氧运动(散步、快走、慢跑、骑行、游泳等)为主、抗阻运动为辅的混合训练,也建议同时结合呼吸训练与柔韧性和拉伸训练。

早晨的高血压

最危险

《指南》指出,清晨高血压是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风险的强预测因子,清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对风险增加。晨起测量血压>135/85毫米汞柱,则为清晨高血压。

微信图片_20241008174122.jpg

《指南》推荐使用真正长效、每日1次服药能够控制24小时血压的药物,避免因治疗方案选择不当导致清晨血压控制不佳。

中医药治疗

可以辅助降压

对于正常高血压需要药物治疗的患者以及1级高血压患者可以考虑应用具有平肝潜阳等作用的中成药,以改善高血压相关症状,并起到一定的辅助降压作用,也可以作为常用降压药的联合用药。

3大误区

千万别犯~

误区1:血压正常就停药

血压在停药后,会再次升高,而间歇用药更易引起血压波动,对心脏、大脑、肾脏等器官的损害愈发严重。

目前,医学界尚未找到根治高血压的良方,因此高血压患者通常需要终生服用降压药。

微信图片_20241008175746.gif

误区2: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

除高血压危象外,降压治疗应缓慢进行,使血压在4~12周达标。降压速度过快,反而可能使已经适应长期高灌注压的高血压患者因为不适应而出现头晕,引发对降压治疗的怀疑。

如果血压降得太低,会导致大脑血流灌注不足,甚至诱发脑卒中。因此,降压治疗不能过急、过度。

微信图片_20241008174126.jpg

误区3:没有症状就没有问题

血压升高会导致头痛、头晕、头胀等不适症状,但有些患者高血压病程长,身体已经耐受不适,因此可能并没有什么感觉。

需要强调的是,没有不适不代表升高的血压对身体没有危害,等到发生了心肌梗死、脑梗死、脑溢血等并发症的时候已然为时已晚。

微信图片_20241008174127.jpg

”健康体重

理想血压“

除了人口预期寿命延长和高盐摄入等传统高血压发病因素外,代谢相关的危险因素(如超重和肥胖)、心理因素等危险因素在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越发重要的作用。

根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城乡各年龄组居民超重肥胖率逐年增加,2018年我国成年人体重指数平均值为24.5kg/㎡,相比1991年增加了3kg/㎡。而体重指数每增加5kg/㎡,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增加49%。

01 预防高血压,从健康生活做起

①减盐:盐摄入过多会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应长期坚持控制盐的摄入。我国居民平均食盐摄入量超过9g/日,显著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人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日。建议用低钠盐替代部分普通食盐。

②减油:摄入过多脂肪,特别是含饱和脂肪酸过高的食物,会增加血胆固醇水平,导致动脉硬化并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日常饮食应限制饱和脂肪酸摄入,同时保证优质蛋白质摄入,增加全谷物和粗杂粮及膳食纤维摄入等。

③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可导致血压升高,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中心型肥胖可能与高血压有更强的相关性。建议超重和肥胖者合理控制体重,18岁及以上成年人群体重指数应为18.5-23.9kg/m2(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并应合理控制腰围,男性﹤85cm,女性﹤80cm。

02 管理高血压,从行为改变做起

①合理膳食:坚持健康饮食有助于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控制。高血压患者应坚持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适量的膳食模式,做到食物多样、三大营养素供能比例适当、盐不超量。

②适量运动:坚持有规律的运动、保持充足身体活动、减少久坐时间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措施。建议以户外及有氧运动为主,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提倡结合多种形式的抗阻(力量)训练并辅以柔韧性训练。

③戒烟限酒:吸烟、饮酒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建议吸烟者及早戒烟(包括传统烟和电子烟),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饮酒。

④心理平衡:长期精神紧张或焦虑、抑郁状态等可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负面情绪影响,必要时积极寻求支持和接受心理干预。

03 科学监测,平稳降压,长期达标

①血压达标标准: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包括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或慢性肾脏疾病伴有蛋白尿的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8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可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②科学监测血压:鼓励居家进行血压监测,有条件可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晨起测量血压应在排尿后、未服用降压药、早饭前,晚间测量应在睡觉前,每次应按规范测量2-3次。

③血压超过130/80mmHg以上就应密切关注。未使用降压药物且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应尽早开始生活方式干预并按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应坚持长期服药,鼓励选择长效降压药物,以确保平稳降压至标准水平。

04 综合干预,健康体重

1.自我监测体重

a.定期监测体重变化是预防肥胖的重要措施之一。

b.成年后总的体重增长最好控制在5kg以内。

c.对已有超重/肥胖的个体应控制体重增长或降低体重。

2.合理膳食

a.以食物摄入多样化和平衡膳食为核心,在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前提下设计平衡膳食。

b.对已有超重/肥胖的个体,在膳食平衡基础上每天减少总能量摄入500~1000kcal,或较推荐摄入量减少1/3总能量。

c.控制高能量食物(高脂肪食物、含糖饮料和酒类等)的摄入,适当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d.当采取限制能量膳食干预,尤其是极低能量饮食干预时,应同时补充复合维生素与微量元素,以预防因限制饮食所致的营养缺乏。

3.增加身体活动和运动

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建议有氧运动为主(中等强度,每天30min,每周5-7d),抗阻运动(每周2-3次)、呼吸和冥想为辅,结合柔韧性训练与拉伸训练的混合运动。血压控制不良的患者(收缩压>160mmHg)不建议进行高强度运动。

注:中等强度至较高强度:可以通过心率、主观用力感觉或谈话测试来确定

-心率:40%~75%的储备心率( HRR );

-主观感受:中等强度为有点吃力(不轻松,但也不很用力);高强度为吃力(感到费力,但不到精疲力竭的程度);

-讲话测试:运动时可以正常节奏说话,但不能唱歌为中强度;运动时不能够正常节奏说话为高强度运动。

4.行为干预

行为疗法,如建立节食意识、制定用餐计划、记录摄入食物种类和重量、计算热量等,对减轻体重有一定帮助。

减重计划应长期坚持

速度因人而异

不可急于求成

2024年10月8日是第27个全国高血压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健康体重,理想血压”,旨在广泛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提高人民群众对血压监测的重视程度,加强血压的自我管理,控制超重、肥胖等危险因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哪里是增长的体重~

分明是生活压力的失控~

— 健康无处不在 —

来源:《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健康广东、国家卫生健康委、海淀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