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指导
老人咳嗽总不好?别忽视结核菌这个 “捣乱分子”!
全国防治结核病日
清晨,66岁的李大妈又一次被剧烈的咳嗽惊醒。这阵咳嗽已经纠缠了她三个多月,止咳糖浆喝了十几瓶,抗生素换了三种,胸片显示"肺部纹理增粗",医生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直到某天咳出带血的痰液,她才被转诊至结核病防治所。最终痰培养结果显示:结核分枝杆菌阳性!
李大妈的这个案例其实并不罕见
它提醒着我们:
在 老年群体咳嗽久治不愈 的背后
很有可能是 结核菌 在悄然肆虐!
作者简介
陈雪林 主任医师
北京老年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擅长疑难结核病、呼吸科/感染科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结核菌」通缉令 ★
老年结核病流行现状:
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误诊率高
↓ ↓ ↓
据全球流行病学数据显示
65岁以上人群结核病发病率
是青壮年群体的2-3倍!
中国疾控中心2022年统计显示
老年结核病患者占新发患者的28.6%
死亡率高达12.4%
是其他年龄段的4倍以上!
更值得警惕的是
在老年结核病患者中
超过60%存在诊断延误
平均延误时间长达3.2个月!
老年结核病的发病率、误诊率
为啥这么高?
↓ ↓ ↓
(注:下文所引用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疾控中心2022年统计)
「老年人免疫力下降」
导致CD4+T细胞功能衰退
肺泡巨噬细胞清除能力下降
「共病现象普遍」
糖尿病患病率42.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31.9%
「临床症状多具迷惑性」
① 隐匿起病
仅52%的患者出现午后低热
② 咳嗽变异
干咳占64%,夜间加重
③ 伴随症状
乏力纳差被误认为衰老表现
④ 合并症干扰
COPD急性发作掩盖结核特征
仅38%的患者出现典型低热盗汗!
「影像学表现复杂」
常与陈旧病灶、肺癌等重叠
老年结核病治疗有妙方:
个性用药、新药助力、全程呵护
↓ ↓ ↓
「个体化用药方案」
① 肝肾功能适配
要是老年朋友的肝肾功能不太好
比如肾小球滤过率(eGFR)有变化
医生会根据情况调整 吡嗪酰胺的药量
确保药物既能治病又不会给肝肾添乱
② 药物 “互动”
当利福平遇上华法林
就像是两个 “小伙伴” 在体内较上劲了
医生得仔细权衡、调整剂量
让它们和谐共处~
③ 营养助力
当身体里的白蛋白低于 35g/L 时
说明营养可能有点跟不上
这时医生会调整给药策略
让药物和营养相互配合
一起对抗结核病
「新药带来新希望」
① 贝达喹啉
这个新药可厉害啦
以前治疗结核病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有了贝达喹啉
疗程能缩短到 4 个月
大大减轻患者负担!
② 德拉马尼
专门对付那些
特别 “顽固”、广泛耐药的结核菌菌株
让它们无处遁形!
③ 纳米载药
利用纳米技术把药物精准送到肺部
从而提高药物在肺部的浓度
更有力地打击结核菌!
「全程管理新模式」
① 智能监管
有了智能药盒和远程监控
就像是请了个 “贴身小管家”
提醒老年朋友们按时按量吃药!
② 多学科联手
等多个科室组成 “超强战队”(MDT)
一起为老年朋友出谋划策
从各个方面助力康复
③ 中医来帮忙
中医也加入抗结核 “大军” 啦!
黄芪多糖能帮忙调节身体免疫力
虫草素可以修复受损的肺泡
中西结合效果更棒~
老年朋友抗结核
这两层防护不能少!
↓ ↓ ↓
「个人防护」
给自己穿上 “隐形铠甲”
① 定期 “胸透体检”
老年朋友们
要是您65岁以上还患有糖尿病
每年做个胸部CT检查很有必要哦~
就像给咱们的肺来个 “深度大扫除”
早早发现结核菌这个 “坏家伙”
不给它留机会捣乱!
② 空气消毒小窍门
在家时用紫外线灯给空气消消毒
注意啦!要用波长254纳米的紫外线灯
而且照射强度得大于70微瓦每平方厘米
这样就能把藏在空气中的结核菌 “赶跑”
让家里空气清清爽爽~
③ 营养补充不能少
每天多吃点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像鸡蛋、牛奶、瘦肉
按照每千克体重至少1.2克的量来吃
还要记得补充维生素D
每天吃800国际单位
让身体更有劲儿抵抗结核菌!
「家庭防护」
为家打造 “安全堡垒”
① 分室居住更安心
条件允许的话
家里人尽量分室住
保证房间充分通风换气
把结核菌 “吹跑”
② 筛查身边人
如果家人和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过
就得做 IGRA 和 TST 这两项检测
看看有没有被结核菌盯上
③ 环境消毒效果把关
可以用 ATP 生物荧光检测仪
来检查家里消毒效果
让家里环境时刻保持 “无菌” 状态
不给结核菌留一丝生存空间
老年朋友们
要是咳嗽总不好
可别不当回事!
结核菌这个 “捣乱分子”
很可能就在暗处搞破坏呢!
按照咱们上面说的
做好个人、家庭和社区防护
定期体检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让结核菌无机可乘!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 | 宣传中心
上一篇: 帕金森 “绊” 不住的摄影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