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新闻 >>新闻动态

医院新闻

新闻动态

爷爷的眼睛"擦干净"啦!高龄+白内障+肺气肿,看眼科团队如何闯关!

发布时间:2025-07-04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周四,一个普通的清晨,一位坐着轮椅的老爷子在儿子的陪同下,手捧锦旗,脸上洋溢着喜悦,缓缓来到眼科吴香丽副主任医师的门诊。他紧紧握住吴主任的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反复念叨着:“我的左眼看见了,看见了……”这简短的话语,承载着重见光明的欣喜,也饱含着对医护人员的深深感激。

病例分享

被白内障“困住”的晚年

78岁肺气肿患者,双眼仅存微弱光感

这位激动的患者是一位78岁高龄的老者,被肺气肿困扰长达20余年,日常生活中需24小时不间断吸氧,行动极为不便,身形消瘦,连正常行走都成了奢望。2025年5月的一天,老人首次来到北京老年医院眼科就诊,彼时的他,身体状况极差,连基本的眼部检查都难以坚持完成。吴香丽副主任医师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细致的检查,发现老人双眼存在高度近视问题,右眼伴有弱视,更为棘手的是,其双眼白内障已发展到极为严重的程度,晶状体核呈棕黑色,眼底情况难以看清。经检测,老人右眼视力仅为手动/眼前,左眼视力是指数/眼前,生活完全无法自理,给子女带来了诸多担忧。对于老人而言,想要改善生活质量,重见清晰世界,白内障手术成为唯一的希望。

与风险“赛跑”的光明之战

多科室协作完成高龄高危白内障手术

鉴于老人复杂的身体状况,吴医生经过全面且细致的评估后,建议老人先前往急诊进行治疗,以改善呼吸系统功能,待身体状况稳定后,再考虑实施白内障手术。三周后,老人再次来到眼科,此时其全身病情已趋于平稳,吴医生及时为老人安排白内障手术。然而,摆在医疗团队面前的手术风险极高。从患者自身情况来看,高龄且呼吸系统功能不佳,手术前后及术中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呼吸意外。为保障手术安全,吴医生积极与眼科护士长、手术室护士长沟通协调,制定了周密的全程照料方案。在手术难度方面,老人高度近视导致眼轴较正常人长出3-4mm,同时晶状体混浊程度达到最高级,这使得手术过程中后囊破裂、爆发性脉络膜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大大增加。

640_副本.jpg

即便困难重重,6月20日上午,在眼科病房、手术室以及全体眼科医生的紧密配合下,老人的左眼白内障手术依然顺利完成。

光明“售后”不打烊

医护悉心守护,术后护理比想象更“周全”

白内障手术的成功只是视力康复的第一步,术后护理同样至关重要。医院眼科病房的护士们在术前及术后2小时随访过程中,对老人进行了全面且详细的手术宣教。但由于老人眼卫生意识较为薄弱,手术当天回家后,便用未清洗的手揉眼睛。为避免感染,保障手术效果,医院立即通知老人返院换药。周怀蔚医生更是坚守岗位,一直等到晚上7点多,为老人仔细换药,认真检查手术刀口和眼内情况,确认无异常后,耐心告知老人术后的各种注意事项。次日恰逢周六,考虑到老人病情特殊,殷英霞副主任医师放弃休息时间,亲自来到医院为老人进行术后1日复查。当纱布揭开的那一刻,老人惊喜地喊道:“看东西亮堂多了!”经检查,老人眼部恢复情况良好,视力从术前的指数/眼前提升至 0.12,眼压也处于正常范围,患者和家属的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一周复明的“视力答卷”

从0.12到0.5,七旬患者重获清晰视界

术后1周,吴医生再次为老人复查时,其视力已提高到0.5。这一显著的康复成果,让老人激动不已,而作为守护患者健康的医护人员,看到老人重获清晰视界,内心同样满是欣慰与自豪。

微信图片_20250709103813.jpg

北京老年医院眼科专家在此温馨提醒广大老年朋友:白内障是老年人常见的眼部疾病,也是一种通过手术可治愈的疾病。但切不可等到视力严重下降,几乎什么都看不到的时候才来就医。因为此时不仅手术风险大幅增加,术后恢复也会更为缓慢,甚至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视力恢复效果。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眼部护理,掌握正确的点眼药方法,这样才能为最终的康复效果 “锦上添花”。

供稿 | 眼科 殷英霞

编辑 | 宣传中心

 北京老年医院眼科 

微信图片_20250709103819.jpg

北京老年医院眼科成立于2006年。眼科现有医师6人,其中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1人;技师2人,护士3人。现有床位数2张,主要收治日间手术病人。年手术量在2200例左右。

重点病种:

白内障、眼底疾病。

重点技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玻璃体腔注药术、各种激光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