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新闻 >>新闻动态

医院新闻

新闻动态

绝境重生!北京老年医院成功救治重症冠心病患者

发布时间:2025-08-12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病人的治愈是我们最大的心愿”,这是北京老年医院心血管中心医护团队始终恪守的职业信念,更是他们用精湛医术践行的庄严承诺。近日,一则温暖人心的消息从北京老年医院传出:一名被多家医院判定“无法手术”的重症冠心病患者,经医院心血管中心王健主任团队精准救治,成功重获生命新机。

51岁患者的“绝境求医路”

三支冠脉闭塞+心衰,跨三千公里赴京寻生机

这位51岁的患者来自新疆克拉玛依市,因冠心病导致三支冠脉血管完全闭塞,且伴随严重心力衰竭,生命已处于危急状态。此前,当地多家医院组织心内科、心外科专家联合会诊,一致认为该患者既不适合进行支架介入治疗,也无法实施心脏搭桥手术。这一诊断结果,让本就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精神几近崩溃,其家属也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在四处求医无果后,患者及家属怀揣着最后一丝希望,跨越 3000 多公里来到北京,向北京老年医院老年心血管中心发出求助。

顶尖团队接棒生命救援

多学科联合会诊,敲定高难度介入方案

近年来,北京老年医院心血管中心在复杂冠脉病变治疗领域早已积累丰厚经验,成为众多重症患者寻求生机的“最后一站”。接诊后,心血管中心王健主任团队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危重病例应急预案。通过全面细致的检查和多维度评估,团队发现患者除了三支冠脉血管闭塞外,还存在血管钙化、心力衰竭等多种并发症。经过医院多学科团队的会诊研讨,最终确定采用双腔微导管平行导丝技术为患者实施介入治疗,该技术方案在国内仅有少数医疗机构能够独立开展。

零点几毫米间的“生命突围”

双腔微导管平行导丝技术精准开通右冠脉

手术当日,术中造影显示,患者右冠脉闭塞处存在360度弥漫性钙化斑块,导丝多次尝试均未能突破病变部位。王健主任果断调整手术策略,采用双腔微导管(DLMC)平行导丝(parallel wire)技术,在零点几毫米的微导丝操作空间里,实现了精准角度微调,最终成功穿透闭塞段。整个手术过程中,团队核心成员冯世兴主治医师、王泽宇主治医师、石玉磊主治医师密切配合,时刻紧盯血流动力学指标,仅用5分钟就顺利开通右冠状动脉。术后第一天患者心功能显著改善,左室射血分数(LVEF)由术前37%恢复至术后43%。

微信图片_20250812172238.jpg

三支血管“全畅通”之战

二次介入攻克左冠两支闭塞,血运重建成功

术后第二天,王健主任团队针对左冠脉两支闭塞血管开始了第二次冠脉介入治疗,分别采用分支球囊辅助(sidebase)(技术、双腔微导管(DLMC)平行导丝(parallel wire)技术、铺路石(pavement)技术等,顺利开通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闭塞血管。至此,患者闭塞的三支冠脉血管均已成功开通,实现了冠脉完全血运重建。

微信图片_20250812172249.jpg

细致守护托起患者康复希望

心脏重症康复计划助力患者心功能跃升

术后,护理团队迅速启动 “心脏重症康复计划”,运用床旁心功能监测系统每小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通过阶梯式营养支持方案调节心肌代谢。护士长金晓蕾带领护理组为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康复操,助力其逐步恢复活动能力。患者术后 24 小时心功能指标便有明显改善,射血分数较术前提升至 47%。

“从接诊时患者紧握床单的颤抖,到术后第一次主动抬手致谢,这些细微之处都彰显着生命的力量。” 王健主任在术后病例讨论会上感慨道,“每一台复杂手术,都是对医疗技术和责任担当的双重考验,病人的康复就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新生,更为同类重症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经验。目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正稳步向康复目标迈进。

供稿 | 老年心血管中心

编辑 | 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