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资讯 >>专家谈健康

健康资讯

专家谈健康

【媒体聚焦】气温升高心脏报警

发布时间:2021-07-21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微信图片_20210607134436.jpg

  导语

  伏天闷热潮湿,是心血管病的“导火索”。数据显示,气温每升高1℃,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就会增加15%。炎炎夏日,如何护好脆弱的心脏?中国老年报记者特邀北京老年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王健,为中老年人传授护心指南。

  “夏日恶习要杜绝 ”

  “三伏天是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病的高危时段。”王健介绍,身体为了散热会扩张皮下毛细血管, 使更多血液流向体表, 心脏的供血相对减少。高温还会促使人体水分大量流失,血液黏稠度增加,进而诱发心梗等意外。

  为避免心脏健康受损,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要整晚开空调 长时间待在温度过低的空调房内,会使全身皮肤毛孔闭合,热量难以发散。一旦进入高温环境,易导致血管急剧收缩或扩张,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诱发心梗或脑梗。建议睡前将空调设置为睡眠模式或定时关闭。

  口渴了别猛灌水 大口快速饮水,老年人特别是冠心病患者易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者还会诱发心梗。故而夏季补水要遵循少量、多次、慢饮的原则, 每次100~150毫升左右。

  饭后别急着午睡 高温促使皮下毛细血管扩张,加上饱餐后血液流向消化系统。此时入睡会诱发心肌缺血等病症,建议午餐前或餐后半小时再午睡。

  锻炼后慎食冷饮 运动后大量进食冷饮,虽能带来短暂的舒适感, 但会加速血管收缩、引起血压波动, 不利于心血管健康。

  “成功救治闯三关”

  一般来说,心梗救治需要闯三关:一是患者自己, 二是急救运输, 三是医院救治, 患者是这场“生命接力赛”的第一棒,直接决定抢救成功与否。

  及时辨别症状 王健指出,心梗的典型症状是心前区或胸骨后出现持续性压榨样疼痛,有濒死感和压迫感,部分患者还伴有恶心、出汗、胃疼、牙疼等症,当胸痛持续5分钟仍未缓解,要当心可能是心梗。

  拨打急救电话 当自己突发心梗应立即呼救。若周围有人倒地不起或停止心跳,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若患者有冠心病史,可服用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如患者说不清病史,最好不要随意服药,可让其平躺、保持安静、等待救援。

  正确服用药品 为了让急救药发挥最大药效, 患者需做到每2~3 个月检查一次药品,以确保疗效;一旦心绞痛发作,应立即坐下,舌下含服药物;服药后疼痛感不见好转,要考虑可能是心梗并拨打急救电话;将“救心药”放在掏取方便的口袋里,最好不要贴身,以免体温加速药性挥发。

  “心梗患者防复发”

  心梗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经过医院规范治疗后,临床症状会消失,但病理基础依然存在。如果患者不坚持药物治疗、未改善生活方式,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可能导致心梗再次来袭,且每复发一次,就会加重一次,随时危及生命。

  怎样才能避免心梗复发呢?

  王健给出如下建议:

  1. 发生心梗特别是大面积心梗的患者,早期应卧床休息,根据病情进行心脏康复,不宜过早参加重体力活动。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2. 坚持药物治疗,不随意停药或减量,每1~3个月复查一次。戒烟限酒, 饮食清淡, 严格控制高盐、高脂肪类食物的摄入量。情绪稳定, 不急不躁。

  3. 尽量别单独外出,如必须外出需随身携带急救药,并带张写有自己姓名、所患疾病、家属姓名、联系电话的急救卡,以便他人抢救。例如“本人患有冠心病,如发现我昏倒,请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通知我的家人。”

  来源|中国老年报 2021年7月20日第四版

  记者|张琳

  受访专家

微信图片_20210730161217.jpg

王健

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老年医院心内科副主任

  北京市委组织部专家联谊会会员。

  国家卫健委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起搏器植入治疗独立术者。

  擅长复杂高危冠心病及复杂心律失常疾病的介入治疗。

  工作经历

  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主诊医师(医疗团队负责人)

  专业擅长

  主要从事冠心病及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和临床心血管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擅长复杂高危冠心病的介入治疗,CTO病变介入治疗成功率超过90%,为国内少数每年心脏病介入治疗手术例数过千例的专家之一。在心血管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获2006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是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完成人。

  入选2014年-2017年度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资助计划。入选2019-2021年度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

  发表论文100余篇,参编著作10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