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健康
【有“勇”有“谋”战卒中】脑卒中的预警信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北京老年医院神经血管介入中心张志勇主任团队推出【有“勇”有"谋"战卒中】专栏,旨在科普脑血管病防治知识,交流脑血管病诊疗经验,探讨脑血管病救治新技术,与大家携手共战卒中,共同防治脑卒中!
欢迎大家关注!
脑卒中的预警信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俗称"小卒中",是指由于脑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致的不伴急性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发作。临床症状一般多在1-2小时内,最长24小时可恢复,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且影像学上没有急性脑梗死的证据。
TIA是脑卒中的重要先兆,提高认识、识别高风险患者和及时管理可以大大减轻高危人群的脑卒中风险。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往往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成分变化、微栓塞等原因引起,脑盗血综合征、脑血管痉挛也可引起。
由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预示即将发生脑梗死,故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多发生在中年以后,男性较多,症状和体征局限于颈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某一局部脑功能障碍,其中颈动脉系统较多见,占80%,椎-基底动脉系统占20%。
颈内动脉系统分别累及颈内动脉、眼动脉、大脑中动脉(皮质支或深穿支)、大脑前动脉(皮质支或深穿支)等,出现病变对侧发作性肢体瘫痪、麻木、言语障碍等症状和体征,也可有眼动脉交叉瘫(病变侧一过性黑朦、病变对侧偏瘫)、Horner综合征交叉瘫(病变侧Horner征、病变对侧偏瘫)等特征性改变。
椎-基底动脉系统分别累及椎动脉、基底动脉,小脑动脉、大脑后动脉及脑干穿支动脉,出现眩晕/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可有跌倒发作、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等特征性改变,也可出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脑桥前内侧综合征、脑桥腹外侧综合征、大脑脚综合征和闭锁综合征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发展为完全性卒中,发生率17.7%-76.0%,故需积极治疗。
应遵循个体化及整体化原则。
根据情况予以抗栓(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药物);调脂固斑(他汀类药物)治疗;积极筛查及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合理病因治疗,对于存在脑动脉重度脑狭窄的患者,必要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血管内介入手术或外科手术)。
名词解释
Horner综合征:又叫颈交感神经综合征,是由于交感神经中枢至眼部的通路上受到任何压迫和破坏,引起瞳孔缩小、眼球内陷、上睑下垂及患侧面部无汗的综合征。
重点
提炼
TIA的症状具有“一过性、短暂性、临床表现相对较轻”的特点,极易被患者忽视。
TIA是脑卒中的紧急预警信号,可发展为完全性卒中,故需要高度重视,积极治疗可防止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TIA的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及整体化原则:合理病因治疗、抗栓、调脂等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必要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北京老年医院神经血管介入中心介绍
北京老年医院神经血管介入诊疗中心具备非常成熟的脑血管介入团队,可熟练开展各种常规及复杂性脑血管病变的介入诊疗。团队现有8人,高级职称4人,硕士以上学历占80%。
中心设在神经内科病房内,拥有国际先进水准的卒中单元,共设床位64张。中心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如经颅多普勒、颈部血管超声、3T高端核磁、双源CT、高端血管造影机等,并拥有高质量的护理团队为临床医疗工作保驾护航。
中心提供7*24小时全天候医疗服务,可以快速、及时、高效的完成各项超急性期或急性期脑卒中血管内介入诊疗。
科室电话:
医生办公室:83183632、83183635
护士站:83183631、83183634
急性脑卒中介入诊疗救治热线:15911098317
专家介绍
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
北京老年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
神经血管介入中心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系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血管病青委会常委;中国卒中学会卒中综合培训专家;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委员;北京市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质控专家;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及脑小血管病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院校教育分会卒中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等。
工作经历
在中日友好医院神经科工作10余年,累计完成神经介入诊疗手术4000余例,技术成功率100%,挽救了大量的急危重症的脑血管病患者。曾在日本、澳大利亚知名神经疾病中心学习深造,并获部属医院“优秀共产党员”及“优秀医生”等荣誉。于2020年11月人才引进至北京老年医院神经内科工作。
专业擅长
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手术(脑血管造影、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急慢性脑动脉闭塞取栓及血管再通等);
脑血管病病因分析及内科药物综合管理(头晕鉴别、脑梗塞、脑动脉硬化性狭窄、房颤脑栓塞、脑动脉夹层及动脉炎、脑动脉盗血等);
各种神经系统疑难病例的影像学诊断。
出诊地点:
门诊大厅一层 神经内科门诊
出诊时间:
周一全天(普通门诊)
周四下午(专家门诊)
上一篇: 【小帕讲故事】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下一篇: 【小帕讲故事】小帕PK药物性帕金森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