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资讯 >>健康指导

健康资讯

健康指导

双“食”二来了,您有难“咽”之隐吗?| 世界吞咽日

发布时间:2023-12-12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前 言

  2023年12月12日是世界吞咽日,购物车清空了,老年朋友们的难“咽”之隐清空了吗?

2.1.jpg

  吞咽障碍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发生于不同部位的吞咽时咽下困难。广义的吞咽障碍概念包含认知和精神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引起的行为异常导致的吞咽和进食问题,即摄食-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可影响摄食及营养吸收,还可导致食物误吸入气管引发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据报道,独立生活的老年吞咽障碍患者营养不良或有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17%~20%;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发生率为 22%~65%;帕金森病晚期吞咽障碍发生率100%,有症状的患者仅35%。康复训练是改善吞咽障碍的必要措施。

  一 难“咽”有哪些表现呢?

8.0.jpg

  (1)

  口水或食物从一侧嘴角流出。

  (2)

  食物长时间停留在口腔内,咽下困难,需反复咀嚼或多次小口吞咽。

  (3)

  食物或水从鼻腔流出(即鼻腔返流) 。

  (4)

  食物粘在口腔或喉部,吞咽费力,咽部有异物感,吞咽时有烧灼痛。

  (5)

  进食或喝水时反复出现呛咳;

  (6)

  进食习惯(性状)改变,不能进食某些食物,需要额外液体将食物湿化或帮助吞咽;

  (7)

  进食后声音嘶哑,进食后突发呼吸困难,气喘等;

  (8)

  反复发作的肺炎、不明原因的发热、体重下降。

  二 出现以上表现该如何自测呢?

3.0.jpg

  像平常一样喝下30ml水,然后观察和记录饮水时间、有无呛咳、饮水状况等。

640-(4).jpg

  03 预防误吸的吞咽技术

9.jpg

  一般是通过改变食物经过的路径和采用特定的吞咽方法使吞咽变得安全。

  (1)空吞咽与交替吞咽:

  每次进食吞咽后,反复做几次空吞咽,使食团全部咽下,然后再进食,可除去残留食物防止误咽,亦可每次进食吞咽后饮极少量的水(1~2ml),这样既有利于刺激诱发吞咽反射,又能达到除去咽部残留食物的目的,称为“交替吞咽”。

  (2)侧方吞咽:

640-(5).jpg

  让患者分别向左、右侧转头,作侧方吞咽,可除去梨状隐窝部的残留食物。

  (3)点头样吞咽:

  颈部尽量前屈似点头状,同时作空吞咽动作,可去除会厌谷残留食物。

  (4)低头吞咽:

640-(6).jpg

  吞咽时颈部尽量前屈,使会厌谷的空间扩大,并让会厌向后移位,避免食物溢漏入喉前庭,更有利于保护气道,收窄气管入口,咽后壁后移,使食物尽量离开气管入口处。

  (5)用力吞咽:

  让患者将舌用力向后移动,帮助食物推进通过咽腔,以增大口腔吞咽压,减少食物残留。

  (6)声门上吞咽法:

  先吸气后屏气,在屏气时(此时声带和气管关闭) 做吞咽动作, 然后立即做咳嗽动作;亦可在吸气后呼出少量气体, 再做屏气和吞咽动作及吞咽后咳嗽。

  (7)液体与固体交替吞咽:

  吞咽液体可以帮助去除会厌谷及梨状隐窝残留食物。

  (8)一口量:

  即最适合吞咽的每次摄入口量,正常人约为20ml,对患者进行摄食训练时,如一口量过多,会从口中漏出或引起咽部残留;如一口量过少,则会因刺激强度不够,难以诱发吞咽反射。一般先以少量试之(3~4ml),然后酌情增加。

  04 吞咽障碍患者的注意事项

7.1.jpg

  (1)

  进食时最好取坐位,其次可以取半卧位;

  (2)

  进食时要集中注意力,尽量不说话。以降低呛咳的发生。

  (3)

  掌握好一口量,每口量需吞咽完成后再进行下一次食物摄入。

  (4)

  痰多患者,需在排痰后进食;

  (5)

  神志不清、疲倦或不合作的患者切勿进食;体力差者需少食多餐;

  (6)

  进食后多做空吞咽动作,减少食物残留,保持坐位或半卧位至少15min;

  (7)

  进食后勤漱口,减少口腔残渣。

  结语

8.jpg

  如果以上的方法不能使您的症状减轻,或者症状有所加重,请及时到医院进行精准的仪器评估,如喉镜吞咽功能评估等,不仅能诊断吞咽障碍,还能指导吞咽功能训练,达到提升生活质量的目的。

文 /康复医学科  贾晓丽

编辑 / 宣传中心

  作者简介:

10.jpg

  贾晓丽,北京老年医院康复医学科主管技师,从事康复治疗工作10余年,擅长脑血管疾病康复、神经系统疾病康复、脊柱骨关节疼痛康复、心肺康复及慢病康复等。

  2012年曾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进修认知言语吞咽的康复治疗。目前任职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会老年病学分会老年康复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师工作委员会常委委员,北京康复医学会老年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