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资讯 >>中医养生

健康资讯

中医养生

节气养生 | 处暑后的中药代茶饮,助您避秋燥,防三高!

发布时间:2024-08-22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微信图片_20240823102121.png

《早秋山中作》

王维

草间蛩响临秋急,

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

空林独与白云期。

处暑 · 代茶饮

当前,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工作压力较大,缺乏体育活动,又多有不良的生活方式。随着年龄的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肥胖等内分泌代谢病,以及消化不良、肝胆脾胃病已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健康。对于期望保持健康,需要长期调理的广大人群,寻找一个有效且易于坚持的日常养生保健方式尤为重要。日常生活少不了喝水吃饭,把每日喝水换成合适的药物代茶饮,既有助于调整体质,又能长期坚持,何乐而不为?

微信图片_20240823102127.png

中药代茶饮,即药茶,又称茶剂。顾名思义,是指用中草药与茶叶配用,或以数味中草药,共同煎煮或以沸水冲泡,代茶徐徐饮之。中药代茶饮为我国的传统剂型,是在中医理法方药理论指导下,依据辨证或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对病情的判断,为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病后调理而组方选药合制而成的剂型。

据传药茶发端于唐代,盛行于宋朝,明清以来,应用更广。清宫医药档案中,运用药茶或代茶饮防治疾病的记载极为丰富。经中医医生辨证诊断,选用3-5味草药,每味草药抓取3-5克,沸水冲泡或稍加煎煮代茶,每日3-5杯(600-1000ml),即可起到良好的调理作用。

微信图片_20240823102129.png

中医认为“天人相应”,二十四节气与人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息息相关。根据季节的变化,人们的饮食、作息习惯也会有所调整。通过了解和关注这些节气,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适应季节的变化,保持身体健康。以二十四节气为指引,以四季气候特点为依据,结合个人体质辨证,我们推出二十四节气代茶饮方,以期为大家提供一个适宜的保健养生方法。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处暑后适宜的代茶饮。

微信图片_20240823102132.png

2024年8月22日,节气处暑。处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4个节气,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音楚)”有“消止、隐退”之意,处暑指暑气至此而逐渐消退。天高云淡,凉风初起,北方的人们会感受到由夏转秋的凉意。处暑之后,天气尚热,当避温燥。北方夜间逐渐凉爽,日间仍有高温,俗称“秋老虎”。中午应注意避免高温日晒。晚上睡觉,避免着凉。

情志养生要注重收敛神气,调畅情绪,避免发怒,切忌悲伤。运动锻炼可适度增加,以早晚户外运动为主。起居上,晚上提早入睡,坚持午睡,以减少“秋困”的出现。饮食养生宜甘润健脾贴秋膘,酸敛润肺防秋燥。谨慎贴秋膘,饮食宜清淡温和,偏于滋润,常喝粥,多喝水,多吃汁液丰富的蔬菜水果,少吃煎炸食物,适当食用葡萄、山楂等酸味以帮助收敛浮火。

微信图片_20240823102134.png

处暑饮茶宜祁门红茶。此茶汤色明艳,性情温和,香气馥郁,回味隽永。具有提神消疲、生津清热、解毒利尿、养胃之功效。现代研究证实此茶具有一定的延缓老化、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减肥作用。饮用此茶,可祛除酷暑余热,可预防温燥伤肺,可调养脾胃,正宜处暑饮用。

处暑代茶饮宜酸敛润肺避秋燥,甘润健脾防三高。

藿香茯苓陈皮茶

1.jpg

藿香、茯苓、陈皮各3克,开水冲泡,代茶饮用。每日3-5杯。

藿香性微温味辛,入脾肺肾经,可化湿和中止呕、解暑;茯苓性平味甘淡,入心脾肺经,可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陈皮性温味辛苦,入脾肺经,可温胃散寒、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处暑后,仍有暑湿,天气如雨多,当注意健脾化湿。脾胃虚弱、痰湿重舌苔厚腻,消化不良、慢性腹泻可饮此茶。

菊花麦冬百合茶

2.jpg

菊花3克,麦冬、百合各5克,开水冲泡,代茶饮用。每日3-5杯。

菊花性微寒味辛甘苦,入肝肺经,可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麦冬性微寒味微苦甘,入心肺胃经,可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安神、清热养阴止渴;百合性微寒味甘,入心肺胃经,可养阴润肺、补肺阴清肺热、养心阴清心热、清心安神、养胃阴清胃热。三药合用,可滋阴润肺防温燥,处暑时节,如无雨水,天气干燥,常见上火、咽干、咽痛、干咳、失眠者可饮此茶。

沙参麦冬玉竹茶

3.jpg

沙参、麦冬、玉竹各5克。

北沙参性微寒味微苦甘,入肺胃经,可清肺养阴、益胃生津、补肺阴清肺热,补胃阴清胃热,生津止渴;麦冬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热养阴止渴;玉竹性微寒味甘,入肺胃经,可养阴润燥、清热生津止渴。诸药合用,养阴润肺、益胃生津,秋燥伤肺,胃阴不足,不思饮食,咽干、干咳、纳差、便干者可饮此茶。

作者介绍:李金辉

微信图片_20240823102204.png

李金辉 

副主任医师

北京老年医院 中医科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博士,主修心血管疾病。注重整体,专于辨证,古为今用,以中驭西,擅长中西医结合诊疗冠心病、高血压、中风病等心脑血管病以及肝胆脾胃病等中老年病症。

出诊地点:

门诊部二层  中医科门诊

出诊时间:

周二上午(专家门诊)

周四全天(普通门诊)

周一下午(中医体质辨识专病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