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医学人文 | 生命赛道上的温情绕弯
生命的赛道上,120急救车警灯的红光里总藏着不期而遇的温情。
一个周末雨后的上午,盛夏的暑气裹着雨后的潮意开始蒸腾。正在北京老年医院120急救站值班的我,突然接到120调度中心的指令:市内某医院有位90岁的老人,肿瘤已多发转移,还伴有重度贫血,急需转院治疗。
值班组迅速出动,在车上,我们与患者家属取得了联系,了解到患者生命体征尚且平稳,但精神状态差,奄奄一息,转运路途有50多公里。在赶往现场的几分钟时间里,警灯的红光透过玻璃在车窗上跳动,像一颗始终悬着的心脏。当我们赶到老人身边时,监护仪正滴滴作响,老人躺在病床上,面色苍白如纸,贫血导致的头晕让他连睁眼都格外费力。床边陪同的家属,鬓角已染霜华,正在办理出院手续。
看到我们进来,家属像看到了救星,忙不迭跟我们说患者的情况,我也交代了长途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意外,她们都很配合和理解,转运手续快速办妥。我们用担架将老人抬到急救车床上,迅速地接上了氧气和监护仪,并维持好生命通道。当急救车平稳驶出医院大门时,老人的女儿忽然红着眼圈轻声请求:“医生,咱们能不能经过档案馆绕一圈?那是我爸年轻时参与建设的地方,最近总说怕没机会再看一眼了。我们知道这不合规矩,可这次估计凶多吉少,我们怕再也没机会了……”
听到这里,我鼻子酸酸的,立即和同组值班的同事对视了一下,看了一眼老人和监护仪,生命体征平稳,但是肿瘤带来的疼痛让老人不时蹙眉,贫血导致的乏力更让他几乎无法动弹。我们时刻在与时间赛跑,每一分钟都关乎生命的延续,但姐妹俩恳切的眼神和老人喉结滚动的细微动作,让我们心头一震。在确保生命体征稳定的前提下,我们决定用短暂的时间顺路去满足老人和家属的心愿。
图片
当爬满爬山虎的档案馆出现在视野中时,原本昏沉的老爷子忽然来了精神,他颤抖地想坐起但没能如愿,我们赶紧把床头抬高。老人的两个女儿轮流给父亲描述着窗外的景象,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建设记忆,在这一刻重新变得鲜活,他浑浊的眼睛泛起泪光,如数家珍地念叨起那些他熟悉的建筑和年轻的时光。我们停下来打开车门,值班的工作人员向老人进行了亲切的问候,此刻,机密单位的严谨与特殊时刻的温情完美融合。
老人的虚弱和救死扶伤的使命感,时刻提醒我们分秒必争,于是我们驶出了档案馆。此时老人的呼吸虽然依旧微弱,却多了份安稳。当我们将老人平稳送至目的医院,看着医护人员接力救治的身影,看着两个女儿紧握父亲双手的模样,我知道这位老人或许仍要面对病痛的考验,但那份未了的心愿已然化为心底的暖阳。
在120的赛道上,我们见惯了生死时速,“生命优先” 四个字早已刻进骨髓。但那个雨后的夏日让我懂得,急救车的警灯从来不是冰冷的计时器,它会为生命的遗憾多亮一盏圆梦的灯。真正的急救,不仅是与死神赛跑,更是用专业守护每段生命旅程的尊严。那些看似刻板的规章制度背后,永远藏着医学最本真的温度——让每个生命,都能带着少些遗憾的回忆,走向下一段旅程。
供稿 | 120海淀温泉急救站 医防融合医生 李理
编辑 | 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