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健康
【为了您的健康,我们专家有话说】不可不知的糖尿病肾病
小张是个业务员,今年40岁,1米7的个子,体重却有168斤,得糖尿病有5年了,反正也没有什么不舒服,吃着降糖药却不怎么测血糖,他勤快能干,为了工作经常在外应酬,且生活不规律,吃饭没有正点,经常饿了就猛吃猛喝,很多时候吃完饭都已经深夜了,吸上几根烟放松放松,刷刷手机,睡觉也就凌晨1点了。
最近几天,小张总觉得身上没劲儿,起夜次数比以前多了,尿量也增多并且尿里有大量泡沫,到医院一检查,空腹血糖13.5mmol/L,尿糖3+、尿蛋白+,大夫经系统检查确诊为糖尿病肾病,收住院经生活方式管理、饮食控制、积极治疗,最后空腹血糖6.1mmol/L,尿蛋白转阴,出院了。
在医院里,小张见到不少50多岁就走上透析道路的病友,经过交流,都是血糖长期控制不佳、饮食不注意,也不规律就诊随访的病人,到了透析追悔莫及,小张说我一定好好改正不良习惯,定时检测复查,让肾衰透析远离我。
一说得了肾病就很可怕,而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起病隐匿,一旦进入大量蛋白尿期,进展至尿毒症的速度大约为其他肾脏病变的14倍,是目前引起尿毒症的首要原因,而我国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肾病的知晓率和治疗率都很低,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和管理。
糖尿病肾病顾名思义是指由糖尿病所引起的慢性肾脏疾病,可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食欲减退、乏力等,最终发展为尿毒症,糖尿病肾病可防可治。科学防范、积极筛查、早期发现、综合干预可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预后。
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肾病?
高龄、长病程、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肥胖、吸烟、高盐饮食、蛋白摄入过多等。
何时筛查?
1)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应从确诊时和1型糖尿病患者病程超过5年时,每年检查一次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
2)所有成人糖尿病患者,不管尿蛋白如何,每年应至少检查一次血肌酐,并用血肌酐估计肾小球清除率,确定肾脏分期。
筛查项目:
尿常规:随机尿,留取方便。缺点:尿蛋白阴性不代表没有糖尿病肾损害,不易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不做早期诊断使用。一旦尿常规中出现蛋白阳性,往往已为大量蛋白尿期。
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定量:需留取当日7点后至次晨7点全部尿液,记录24小时总尿量,摇匀后取样送检。建议3~6个月重复检测,3次中有2次阳性,诊为白蛋白尿。优点:有助于发现早期肾损害,及早诊治。缺点:留取过程繁琐。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意义同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可发现早期肾损害。优点:随机尿即可,留取方便。同样需3~6个月重复检测,3次中有2次阳性,诊为白蛋白尿。
血肌酐:血肌酐升高往往代表进入糖尿病肾病最后一期,到达此期,疾病进展迅速,不积极控制,可迅速进入尿毒症期。
如何防治?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戒烟,肥胖者减重,适当运动。长期规律、合理的运动可减轻体重,控制血糖、血压,改善生活质量,有助于糖尿病肾病防治。推荐:每周进行5次,每次30分钟与心肺功能相匹配的有氧运动。若出现大量蛋白尿、水肿则需控制运动时间、运动强度。
营养:高蛋白质、高脂肪、高嘌呤摄入可加重肾脏的负担,糖尿病肾病患者要坚持低盐(<6g/天)、低脂、低糖、优质低蛋白质的饮食习惯。蛋白质来源以优质动物蛋白为主,如蛋清、牛奶、鸡肉、鱼等。
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要学会在家使用便携式血糖仪进行毛细血管血糖检测包括餐前、餐后、睡前、夜间血糖,以此来指导饮食、运动,使血糖保持基本正常,血糖控制目标个体化,年轻、早期肾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尽量控制在7.0%以下。中晚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可控制在8.0%~8.5%。
控制血压、血脂、尿酸等,控制体重:推荐>18岁的非妊娠糖尿病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对伴有白蛋白尿的患者,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可能获益更多。控制血脂、尿酸达标。
透析:至肾病终末期,患者血肌酐升高明显,且出现少尿、厌食、恶心、难治性浮肿、高血钾、酸中毒等需考虑并准备透析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