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资讯 >>专家谈健康

健康资讯

专家谈健康

碰上“正黄旗大妈”们,正确的做法也许是……

发布时间:2021-06-17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微信图片_20210607134436.jpg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在公交车、地铁这些公共交通工具上设了老幼病残孕专座,这些座位优先提供给年老、体弱或有病的人也是约定俗成的规矩。可是,最近网上有位大妈因为让座的问题火了起来,她在接受别人让座后仍然压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反复强调自己的出身和地域的优越性,甚至带有过激的言辞。

假如您碰上这样的老人,

该怎么办呢?

据吕大夫设想,

大概无外乎以下几种做法。

  ■ 【路见不平一声吼】

  坚持“公平与正义”,与老人展开辩论甚至争吵,试图纠正老人的偏见。这样做从道理上似乎没错,但从我们当医生的角度、尤其是老年医学的角度并不推荐。

  因为人上了年纪之后,因为大脑退化、性格习惯等等生理和心理的原因,性格容易变得固执,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很难消除。别说在公交车上的几分钟由路人说理不太可能纠正过来,就算被警察好好教育一下大概率上也很难扭转。

  再说,我们怎么能保证老人不是因为某些疾病导致的情绪过激和行为失控呢?比如说脑动脉硬化、认知障碍、甲亢等。如果激怒老人,万一引起血压骤然增高、心脑血管意外等急性病发作,又或者影响驾驶员开车发生安全事件,那后果就严重了。

  ■ 【见招拆招,因势利导】

  如果我们换一种想法,俗话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大家能登上同一辆车也是缘分。说到底年轻人给老人让座本就是应该的,既然阿姨自称在首都土生土长,何不尝试就此话题转移注意力,满足她的自尊心,促使其正向表达“优越感”呢?

  比方我们可以说:“阿姨,我知道老北京人就是热情、有修养。您能跟我讲讲八旗的历史,让我也长长见识吗?”。兴许老人话匣子一开,就忘了让座这回事,别人也捎带学习了老北京的历史风俗知识,岂不两全其美吗?

  我是挺喜欢听北京的老人们古今中外、山南海北地侃大山,说道说道那些“老理儿”,这也是一种乐趣。想起大学毕业后第一次进京找工作,当时天色不早,六里桥那跟蜘蛛网似的桥把我难住了。最后还是一位警察叔叔委托过路的大爷带我过去的,还专门把我送到公交站,确认我不会迷路才离开。其实后来我发现这位大爷是特意送我找站牌,他并不完全顺路。我相信绝大部分老人都是爱护晚辈,通情达理的,北京的大爷大妈们更是不含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公交车上的大妈们也是老人,个别情况下可能会因为文化程度、阅历、性格、身心问题、甚至代沟所限,跟周围的人发生冲突,不管哪个地区这种情况都会有。我们既然在家能够哄老妈、哄老婆、哄孩子开心,为什么不能对这些陌生的老人也采取点策略呢?尤其是当我们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因为衰老和疾病导致过激行为的时候。

  所以笔者建议先不要硬碰硬地搓火,如果发现无力纠正和正向引导,【暂且回避】也是一种办法。

  与强烈要求让座的“正黄旗大妈”们相反,还有另一个极端。有一类老人不承认自己的衰老,如果非要让座给他们的话,他们也会生气。咱们一起来看看吕大夫接诊过的下面这位老先生。

  那天,来就诊的是一对空巢老夫妻。他们衣着讲究、干净,老先生彬彬有礼、老太太文静秀气,一眼看去谁也不像病人。

  曾经是大学教授的老先生记忆力越来越差已经3年了。虽然身体看上去还算强壮,然而跟绝大多数认知障碍患者一样,脑子渐渐不太好使了。他大约知道自己的身份,但不太清楚自己的年龄。

  同样是高级知识分子的老太太患有恶性肿瘤,她强打着精神照顾老伴,不忍将两人的病情告诉国外的孩子,怕女儿知道父母糟糕的情况后担心,却鞭长莫及。

  我感叹于这对老人伟大的舔犊之情和自立精神,不由叹息:二老都衰弱到这份上了,首先想保护的还是自己的孩子,而身在万里之外却仍在父母羽翼守护下的那个女儿,也在牵挂着老父老母吧?

  再联想到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长到四十多岁,仍享受着父母的无私照顾,又有多少时间主动去关心他们?

  接下来老太太叙述了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有一次两人坐公交车,人比较多,老先生没有座位。旁边有人站起来给让座,被老先生拒绝了。不一会儿又有人让座,老太太就说:要不你就坐下吧,不然人家总给你让座。不料听到这话,一向绅士风度的老先生怒了,猝不及防地打了老伴一个耳光。这是老俩口生活这么多年,老先生第一次动粗。老伴含着眼泪惊呆了.......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老太太回忆起来仍然委屈得眼泪汪汪。老教授一生极富涵养、博学、谦逊,怎么现在动不动就火冒三丈呢?

  我递给老太太一张纸巾,缓缓地跟她分析,她应该是最了解也最能理解老伴的人,何不尝试站在老先生的角度去揣度当时他到底在想什么?

  最后我们推测很可能是得了病的老先生忘记了自己的年龄,不认为自己是需要被让座的老人。而在最亲近的伴侣也不能理解、不认为他有能力站着的时候,他肯定是失望的、愤怒的,甚至是感到耻辱的。

  产生了负性情绪却不知如何恰当地表达,于是用自己可能也料想不到的方式爆发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痴呆老人“莫名其妙”的异常行为。

  那么这种情境下怎么办最合适呢?

  我建议如果再碰到被让座的情况,不妨试试告诉其他人:“老先生的体力还好,他喜欢站着,不必让座了,谢谢”。

  老太太十分同意,于是释然,破涕为笑。

  其实,几乎每一种旁人看起来反常的、奇怪的、不可理喻、无故的行为,都有它的理由。只不过认知障碍老人不会表达,不容易被人理解。

  想要事半功倍地与这些老人和平相处,就得观察细致、随机应变,学会见招拆招,尽量尊重他们内心的感受。

  正如这位老教授,一向的温文尔雅是令人尊重的,得病后的自立也是值得敬重的,我们应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理解和照顾他的这份自尊。

  “让座了仍不罢休”,“绝不接受让座”这两件事情都教育了我,当向我们认为的“弱者”提供帮助的时候,需要以他们乐意接受的方式,不要忽略了对方的自尊。所以,尊老爱幼是基本美德,但碰到具体某一位老者要不要让座,最主要看他/她的需求。

  即使他们的言行不那么恰当,我们还是首先应该善意地去理解和引导,这才是尊老和谐的社会,您说呢?如果您有好的建议,也请留言。

  另外,提醒大家,如果您家老人出现智力衰退明显、性格变化显著(如变得冲动、自私、多疑、淡漠)、喜怒无常、行为幼稚、兴趣丧失等情况,最好到医院看看医生,判断一下脑健康状态。

  |相关链接|

  由“正黄旗大妈”的言语攻击行为联想到的一个医学问题:轻度行为障碍

  “老糊涂”怎么办?该到哪里看病,挂什么科?

  作者简介:

微信图片_20210715133631.jpg

吕继辉

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

北京老年医院精神心理二科 主任

  擅长老年认知障碍和其他老年神经精神疾病(各种病因类型痴呆、老年抑郁、老年睡眠障碍、老年谵妄等)的诊断和治疗。曾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附属Bankstown-Lidcombe医院老年医学中心接受职业培训。是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阿尔茨海默病研究所兼职教授,北京市卫生系统215高层次人才,北京市卫生系统“十百千”百层优秀人才。曾获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人文医生”、北京医师协会主办“第六届北京优秀医师奖”、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等荣誉称号。

  预约咨询电话:01083183801

  出诊地点:门诊大厅一层 记忆门诊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专家诊)